一、煤礦汙水處理概況
開采煤使原來水質良好的地下水受到汙染,大量煤粉。岩石粉塵、懸浮物、人為(wei) 汙染和微生物進入水中,有的礦井水中懸浮物、化學需氧量、硫化物和總硬度等較高。所以,礦井排放大量超標汙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,造成水質汙染、地下水係統破壞,使很多煤礦生產(chan) 、生活用水無源。礦井汙水是一種寶貴的資源,如何處理回用,多年來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一定成績。但是,目前國內(nei) 采用的處理方法仍然是傳(chuan) 統工藝,該工藝雖然處理回用水效果較好,但工藝落後,設備、設施複雜,工程投資大,占地麵積多,運行費用高,操作管理不方便,所以,多年來沒有在全國普遍推廣應用。
二、煤礦汙水處理原則
將礦井汙水打入多功能水處理設施內(nei) ,當水和水處理劑接觸混合後,利用有機無機複合協同作用,使膠粒互相粘附,絮凝體(ti) 由小變大而沉降,從(cong) 而在一瞬間完成混凝全過程。
三、工藝流程
礦井汙水打到多功能水處理設施的同時,將已配製好的水處理劑適量加入多功能水處理設施內(nei) ,經自行推流、混合後,靜置20-30分鍾即可達到國家環保排放標準而排放或回用。
一般來說,不同煤礦對出水的要求差異較大,應根據我國環保部門的要求確定處理程度,以確保出水水質。由於(yu) 生活汙水中的氮和磷對水體(ti) 有富營養(yang) 化的影響,汙水處理要求有脫氮除磷的效果。
煤礦汙水水質與(yu) 一般城市汙水性質類似,但不同於(yu) 城市汙水(城市汙水中常包括部分工業(ye) 廢水)。其特征可概括為(wei) :水質水量變化較大,汙染物濃度偏低,汙水可生化性好,處理難度小。
煤礦汙水處理廠設計時在80年代采用活性汙泥法處理工藝的較多,由於(yu) 汙水中有機物含量太低,在運轉過程中微生物得不到限度的營養(yang) 物質,形不成活性汙泥,運轉不起來。氧化溝汙水處理工藝,也存在同樣的問題,回流活性汙泥回流不起來,致使原氧化溝係統變成了附加曝氣的帶狀平流沉澱池,達不到要求的處理目標。
技術支持: sitemap.xml